9月17日,第十一届姚基金慈善赛落下帷幕,各方反响热烈;9月23日,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正式开幕,开幕式惊艳海内外;10月28日,第四届杭州亚残运会顺利闭幕,残健共融同赴未来。媒体的朋友说:作为一个体育公益的从业者,你应该写一篇文章,来谈谈慈善力量对于体育和重大赛事的作用。
这个问题太大,太深,不敢贸然下手。
这两日读到刘长春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史料,又回想起1990年北京亚运会“全国捐款办亚运”的盛举时,突然给了我莫大勇气,支持我斗胆提笔来写一篇小文谈谈这个话题
据资料记载,1931年,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势力想通过参加奥运会的方式促使国际社会对所谓的伪“满洲国”存在的认可,就千方百计、软硬兼施逼迫刘长春代表他们出战奥运会,被刘长春义正言辞拒绝,并且专门登报发出声明,发誓 “绝不忘掉中国而为傀儡伪国做马牛”。然而国民政府也以准备不充分为由,准备放弃参加本届奥运会。在张伯苓等众多爱国仁人志士的多方奔走下,才为刘长春以及当时就读于冯庸大学的中长跑名将于希渭报了名。然而,国民政府在这件事情上毫不作为,尽管刘长春们报上了名,但是在91年前苦难动荡的中国,想要让代表团横跨半个地球到美国参加奥运会谈何容易,连基本的“盘缠”都很难落实,更何况其他参赛需要的支持了。1932年7月1日,在东北大学毕业典礼上,身兼校长之职的张学良宣布:“为粉碎日伪阴谋,扬我民族之精神,本司令定捐赠八千银元特派应届毕业生刘长春和于希渭为运动员、宋君复教授为教练,代表中国出席第十届奥运会。”这八千银元,大抵是中国近代体育事业发展史上收到的最大的一笔捐赠和赞助了,放在如今的体育赛事赞助行业规则来看,张学良这笔捐赠足以成为“LOC(本地奥林匹克委员会)”最大的赞助商,那主席台、背景板、LED广告机等各种品牌权益露出和领导人礼遇应该是在绝对位列TOP级赞助商行列了。
因为舟车劳顿,刘长春并没有在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取得太理想的成绩,但是比争金夺银更重要的是,他们几位瘦弱而坚定的身影,让全世界看到了这个羸弱多病的国家,在人民的心底所蕴藏着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时间快进到52年之后,在1984年,中国体育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来自中国的运动员射击以566环的成绩首次夺得中国奥运首金,他是来自福建的许海峰, 他的夺冠是中国奥运史上金牌的零的突破;二是在这一年,中国成功申办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次举办重大国际级综合性赛事。
中阿篮球队交流现场
借助重大赛事的影响力,体育公益已不仅仅辐射到乡村青少年,它的每一缕光线也正在慢慢向社会的各个角落去渗透。今年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前夕,姚基金携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浙江理工大学和壹立体育联合发起了一场中阿篮球友谊赛。中方的球员是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体育专业学生,阿方则是一只来自阿富汗的特殊篮球队。他们中的队员有些因战乱原因,有些因脊髓灰质炎等疾病导致了残疾,但在家人与朋友的支持下,这些球员克服了战争、贫穷、失业等困难,始终没有放弃追求篮球梦想。赛前,阿富汗轮椅篮球队与浙江理工大学男子篮球队进行了一对一行进中传球、坐地投球、合作扣篮等练习和展示。随后,中国球员还坐上轮椅,与阿富汗球员互动,体验轮椅篮球运动的困难和挑战。活动后,浙江理工大学男子篮球队队长李拓坦言“不容易”,通过此次体验,对残疾人运动员有了更多的敬意与理解。该队队员也纷纷表示,不仅看到了体育的多样性,更从残疾人运动员身上感受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大家对阿富汗轮椅篮球队的能力和体育天赋感到由衷敬佩。这样的一次友谊赛不仅有助于加深两国人民的友情,同时也能让更多人看到,体育运动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关注到体育对于残疾人的价值和激励作用。
回归到公益这个领域,体育公益行业逐步从萌芽起步到欣欣向荣,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十二年前姚基金决定把核心业务转向支持乡村学校体育教育时,很多的人并不理解,一个很重要的例证是最初捐赠市场并不“买单”。十余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也伴随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社会各界对于体育的重要价值的认可度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特别是2020年以来,党和政府持续出台“体教融合”、“新时代学校体育”、“双减”等政策,修订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把学校和青少年体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经历三年疫情特殊时期,但是过去三年来,姚基金把支持的学校数量从不到500所增长到2023年的近两千所,充分表明体育成为了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体育也逐步成为公益行业重要的议题。我们欣喜的看到,除了包括姚明在内的退役运动员积极投身、支持青少年体育公益事业外,蔡崇信基金会等新成立的公益组织以及部分老牌基金会也把体育公益作为组织的核心、重点业务。与此同时,包括上海马拉松、CBA联赛等商业、职业比赛,都把支持公益事业、社区事务纳入到比赛组织运营的重要内容,为相关的公益议题筹款,并组织运动员亲身参与公益活动。当公益机构的“公益+体育”遇到了体育领域的“赛事+公益”时,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擦出更加光彩绚烂的火花。
【来源:直播吧】